紫蘇Perilla frutescens

Perilla ,Beefsteak Plant

シソ(紫蘇)

唇形

紫蘇原產中國大陸中南部、印度喜馬拉雅山區、東南亞等地,日本、韓國亦有分布,約300年前由華南引進台灣。西元1980年苗栗公館鄉農會與日本人簽訂合作契約大規模生產,加工醃漬後外銷日本,鼎盛時期栽培面積曾達10公頃,後因外銷中斷,目前僅剩零星栽培,中南部常見居家庭院種植作觀賞植物。

紫蘇為一年生草本植物,葉子的顏色因品種而有很大的差異,變化非常大,有紫色、紫綠色、綠色等,中國古書把葉子兩面都是紫色和葉面青而背面紫色者稱之為紫蘇,而葉子兩面都是綠色者為白蘇,但其實這是同種植物的不同品系。而紫蘇整棵含有揮發性的芳香油,而且富含礦物質和維生素,具有很好的抗炎作用,用途非常廣泛,不僅可以入菜做為提振味覺的香料、還可以泡茶飲用舒解疲勞、並具有殺菌性,另外,還可以作為醬油、醃漬物之防腐劑。

使用部分

莖、葉、花、種子

功效

    鐵質為其他蔬菜之冠。解腹脹嘔吐、孕婦嘔吐、通心經,益脾胃、促進消化液分泌、增進腸胃蠕動,止嗽消痰、鬆弛緊張、消除疲勞、滋補美容、去腥、解魚蟹毒、解熱、抑菌。

    紫蘇種子中的亞麻酸為維持大腦神經系統功能所必需要素,具有抗血栓、降血脂功能,可預防癌變及腫瘤轉移作用,且可提高學習記憶力、增強視力、改變過敏體質。

禁忌

氣弱多汗、脾虛易瀉者忌食。

植物功效為中西方數千年經驗累積,部分醫療效果依據專業醫學期刊報導。以上均屬醫療行為,請依專業醫師建議後使用。

Beefsteak Plant.jpg Beefsteak Plant1.jpg

 

紫蘇、學名 Perilla frutescens,英文名 Beefsteak Plant,別名荏、桂荏、荏子、白蘇、紅蘇、赤蘇、黑蘇、青蘇、香蘇、雞蘇、野蘇、蘇草、蘇麻、白紫蘇、紅紫蘇、青紫蘇、山魚蘇、白魚蘇。唇形科,紫蘇屬,一年生草本植物。

株高 30-90 公分,莖綠色或紫色,鈍四稜形,具槽,密被長柔毛。葉對生,闊卵形或圓形,長 7-13 公分,寬 4.5-10 公分,先端短尖或突尖,基部圓形或闊楔形,邊緣在基部以上有粗鋸齒,膜質或草質;兩面綠色或紫色,或僅下面綠色,上面被疏柔毛,下面被貼生柔毛;側脈 7-8 對,位於下部者稍靠近,斜上升,與中脈在上面微突起,下面明顯突起,色稍淡;葉柄長 3-5 公分,背腹扁平,密被長柔毛。

輪繖花序 2 花,組成長 1.5-15 公分、密被長柔毛、偏向一側的頂生或腋生總狀花序;花梗長 0.1-0.2 公分,密被柔毛;苞片寬卵圓形或近圓形,長寬約 0.4 公分,先端具短尖,外被紅褐色腺點,無毛,邊緣膜質;花萼鐘形,長約 0.3 公分,10 脈,直伸,下部被長柔毛,夾有黃色腺點,內面喉部有疏柔毛環,結果時增大,長至 1.1 公分,平身或下垂,基部一邊腫脹,萼檐二唇形,上唇寬大,齒,中齒較小,下唇比上唇稍長,齒,齒披針形;花冠白色至紫紅色,長 0.3-0.4 公分,外面略被微柔毛,內面在下唇片基部略被微柔毛,冠筒短,長 2-3 公分,喉部斜鐘形,冠檐近二唇形,上唇微缺,下唇 3 裂,中裂片較大,側裂片與上唇相近似;雄蕊 4 枚,幾不伸出,前對稍長,離生,插生喉部,花絲扁平,花藥 2 室,室平行,其後略開叉或極開叉;花柱先端相等 2 淺裂,花盤前方呈指狀膨大。小堅果近球形,灰褐色,直徑約 1-2 公分,具網紋。花期六至九月,果期八至十一月。   

繁殖可用播種或扦插法,以播種為主。播種以春、秋季為適期,種子採收後有 4 個月的休眠期,要經 4 個月後才能播種,種子保存期限短,需在 1 年內使用;種子發芽適溫攝氏 20-25 度,以三月中旬至下旬最佳,年初低溫會延緩種子發芽,四至五月溫度漸高後又不利發芽整齊;種子好光,播種後不可覆土,保持溼度,約經 7-10 天發芽;發芽後應即時間拔,苗距約 3 公分,以不擁擠為原則;為防止小苗徒長成高腳苗,栽培處應注意通風良好;小苗本葉 3-4 枚時可定植,株距約 30 公分;定植約 20 天後,對已長成 5 莖節以上的植株,應將第 4 莖節以下的初荏葉和枝梗全部摘除,促進生長健壯;摘除初荏葉 1 週後,當第 5 莖節的葉片橫徑達 10 公分以上時即可開始採摘葉片;每次採摘 2 對葉片,並將上部莖節上產生的腋芽除去,減少養分消耗;採葉以三月至八月盛產,九月至翌年二月淡產。

扦插以春、秋季為適期,剪取強健枝條每段約 10-15 公分,插後保持溼度,約經 20 天發根成苗。栽培土質選擇性不嚴,但以疏鬆肥沃之壤土或砂質壤土最佳,排水需良好。日照充足生長旺盛,產量較高。土壤常保溼潤,生育較旺盛;生長期間如遇高溫乾旱,需澆水灌溉。追肥每隔半個月施用一次,各種有機肥料或三要素均理想;為加速葉片生長,提高葉片產量,每月可加用 0.5% 尿素液肥一次。若需留種,可將花序上部 1/3 剪去以利集中養分,使中下部種子發育成熟,待種子轉為褐色後即可採收;不同品種的紫蘇應隔離種植,變異株亦要剔除,避免種子混雜退化。性喜溫暖至高溫,耐濕,不耐旱,生育適溫攝氏 18-28 度。 

紫蘇葉色因品種而異,變異極大,有紫色、紫綠色、綠色等,中國古書稱葉兩面紫色和面青背紫者為紫蘇,稱葉色全綠者為白蘇,但根據近代分類學者 Elmer Drew Merrill 的意見,認為兩者都屬同一種植物,其變異現象不過因栽培而起。紫蘇與白蘇除葉色不同外,紫蘇的花常為粉紅至紫紅色,白蘇的花常為白色,且被毛稍密,果萼稍大,香氣稍遜於紫蘇,惟差別細小,故予合併。

植物功效為中西方數千年經驗累積,部分醫療效果依據專業醫學期刊報導。以上均屬醫療行為,請依專業醫師建議後使用。

紫蘇全株含揮發性芳香油,用途非常廣泛,其莖葉富含紫蘇醛、紫蘇醇、薄荷醇、丁香油酚、白蘇烯酮、左旋檸檬烯等有機化學物質,及多種胺基酸、維生素、礦物鹽類,鐵質更為其他蔬菜之冠,且含特殊芳香和色澤,具鬆弛緊張、消除疲勞、滋補美容等作用,生食、炒食、做湯、油炸、醃漬、製醬均宜,挑選時以葉片完整,新鮮幼嫩,不枯萎者為佳;中國人自古即知採紫蘇莖葉作蔬菜,可炒豬肉、鴨肉、魚肉、田螺、青蛙、海鮮等,藉以去腥增味;日本人視為珍貴蔬菜,是日本料理中的代表性風味調料之一,可調味、染色或當佐料,亦可製成沙拉、醬菜、海苔、酸梅、糖果、餅乾、果醬、罐頭等商品;種子含油量達 45%,稱紫蘇油,較油菜子、蓖麻子等油料作物更高,氨基酸種類豐富且穩定,是優良的保健食用油,亦可提煉香油或供工業用;花、葉可蒸餾香精,供牙膏、化粧品、清潔劑、香煙之香料原料,或作為各種醬物和醃漬物之天然防腐劑;園藝栽培可作觀葉盆栽或庭園點綴。

紫蘇於中國栽培歷史約有兩千多年,最早見載於先秦古籍《爾雅》:「蘇,桂荏。」晉郭璞注曰:「蘇,荏類,故名桂荏。」關於藥性方面,魏晉陶弘景輯《名醫別錄》曰:「紫蘇,味辛,溫。主下氣,除寒中。」唐孫思邈《備急千金要方》曰:「紫蘇,味辛,微溫,無毒。下氣,除寒中。其子尤善。」明李時珍《本草綱目》對紫蘇之介紹甚為詳備:「蘇,從穌,舒暢也。蘇性舒暢,行氣和血,故謂之蘇。蘇乃荏類,而味辛如桂,故《爾雅》謂之桂荏。」又曰:「紫蘇嫩時有葉,和蔬茹之,或鹽及梅鹵作菹食甚香,夏月作熟湯飲之。」「下氣,除寒中,其子尤良。除寒熱,治一切冷氣。補中益氣,治心腹脹滿。通心經,益脾胃,煮飲尤勝,與橘皮相宜。解肌發表,散風寒,行氣寬中,消痰利肺,和血溫中止痛,定喘安胎。解魚蟹毒,治蛇咬傷。以葉生食作羹,殺一切魚肉毒。」明王象晉《群芳譜》亦云:「紫蘇,辛,甘,溫。下氣安胎,活血定痛,和中開胃,止嗽消痰,化食,散風寒。治霍亂、腳氣,製一切魚、肉、蝦、蟹毒。氣弱多汗、脾虛易瀉者忌食。」

arrow
arrow

    kentgard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