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蒔蘿

Aenthum graveolens L.

Dill

繖形花科

原產地中海、印度、中東等地區。分佈於西班牙、葡萄牙和義大利沿海地區及北歐。蒔蘿屬繖形花科(Umbelliferae),蒔蘿屬(Anethum)一年生草本,一般採播種繁殖,播種其為3-6月或9-11月,台灣南部則冬到春亦能生長良好。蒔蘿栽培可追溯至西元前400年,舊約聖經中已有記載蒔蘿的栽培。希臘名稱Anethon。香料香草除了可做生菜沙拉添加風味之外,可利用於魚料理,馬鈴薯等之添加香味之用。醃漬時亦常與花及種子,蔬菜一起置入漬泡。添加歐式香腸香料,乾燥種子(蒔蘿子)入藥可做健胃、驅風、解毒、利尿之用。蒔蘿茶可安定精神,及幫助睡眠之效果及驅魔用等。印度為主要生產國,收穫種子製作精油銷售。

別名:洋茴香、野小茴、小茴香、上茴香、野茴香等。

使用部分

種子(Dillse)、葉片(Dillweed)、精油

用法

烹調、調味、芳香療法

功效

抗微生物、抗潰瘍、解痙、抗氧化、抗腫瘤、健胃、驅風、去痰、促進乳汁分泌

禁忌

 

植物功效為中西方數千年經驗累積,部分醫療效果依據專業醫學期刊報導。以上均屬醫療行為,請依專業醫師建議後使用。

 dill.jpg

蒔蘿原產地中海,為1年生草本植物,高度約0.61公尺。蒔蘿對於氣候、土質適應範圍非常廣,本省各地均可栽培,但以氣候溫暖,全日照,排水良好的地方為最佳。主要以種子繁殖,在本省秋季至早春均可播種,播種後約10天發芽。如採直播法,可於發芽後使用花寶1號稀釋1000倍,一星期施用一次;若預先以穴盤育苗者,可於發芽後使用花寶13000倍稀釋液,當做澆灌用水天天施用,如此可使根系統發育良好,以利將來移植。

蒔蘿植株開花時可達60-150公分高。僅有一主莖,莖中空,直立,羽狀葉片複繖形花序,每一公克有400-1,000粒種子。

蒔蘿的植株高約60100公分左右,全株有著強烈香氣,有類似胡蘿蔔之主根。莖桿直立、平滑、一般無分蘗。葉互生,具長柄,基部具鞘狀苞葉,葉有深缺刻,呈細線狀,為34回羽狀複葉,藍綠色。葉形和茴香類似,惟植株較矮,帶點歐洲大茴香之芳香味。

小輪複繖狀花序,直徑約15公分。花梗不等長,無總苞與小總苞;花細小,花瓣5,黃色,向內彎曲。雄蕊5,花絲長於花瓣,花藥2室。雌蕊1,子房下位,花柱2。種子為雙懸果,扁橢圓型,長約4~5mm,寬約2~3mm,黃棕色,背稜稍突起,兩側肋線延長成翅狀,肋線間具油管4,腹合面油管2。國外花期6~7月,果實7~9 月。種子有苦味1公克約有900粒左右。蒔蘿與茴香的栽培期相近,適合在早春及秋末栽培。

蒔蘿性喜陽光。排水良好的肥沃砂質壤土,pH值介於中性至微酸性土質(pH5.0~8.2,平均6.5)。為一耐寒及耐旱的植物。蒔蘿不喜移植,因此可採用條播法直接播種,播種到發芽約10-14天(有時需25天)。萌芽成苗後,室外種植密度,行距為25-50公分。以採收葉片為目的之植株,株距為20-25公分。以採收種子為目的,株距為25-30公分。苗期需注意雜草管理。萌芽後5060天開花。秋播者約在45月可開花,67月種子成熟後即可採收,種子極耐儲藏,保存35年仍具有發芽的能力。栽培蒔蘿若是以採收種子為目的者,請勿與茴香一起栽培,因為兩者極容易雜交,導致種子不純。蒔蘿需肥性不多,惟植株在開花前,可噴施高濃度的磷及鉀肥。植株抽苔開花時需要有充足的水分。在大部份的情況下,當植株發育到30-60公分高,在開花前採收植株之頂部。從種植迄成熟到結實約60天。當大部份的種子顏色轉成棕色時(大約花開後2-3星期),即可採收種子。

在花園中蒔蘿可吸引有益昆蟲諸如蜜蜂、寄生性黃蜂等,在果園中所吸引的昆蟲可防治帳蓬狀毛蟲之危害,因此蒔蘿開花時對於鄰近植物是有助益的。與甘藍混植生育良好,對於玉米、萵苣、洋蔥及小黃瓜也有好處。病害有白粉病、葉斑病;害蟲有蚜蟲及蛞蝓。

普通庭園栽培的蒔蘿可生長至90-150公分高,但也有較矮化的品種,株高在45-90公分之間。蒔蘿也可利用容器種於室內,尤其是採用矮的品種,惟必須有6小時的光照。目前主要的栽培品種敘述如下:

一、歐洲蒔蘿(European dill, Anethum graveolens L.
種植於歐洲、俄羅斯,埃及和美國,以採收烹調用香草為主,惟其種子也可用。

二、印度蒔蘿(Indian dill, Anethum sowa Roxb.
原生於印度北部,目前廣泛栽培於印度及日本。形狀像歐洲蒔蘿,惟莖梗色澤較淡近白色,也有更纖細的分支葉,種子較細長,且稜脊較深。具刺激性且多少帶點苦味,為咖哩粉的必需成分。印度蒔蘿以生產種子為主,由於精油含有dillapiole,其精油比重(0.948-0.968)較歐洲蒔蘿為高,且香芹酮也較少(Grieve,1995)。印度蒔蘿精油之味道較具芳香味,惟由於含前述dillapiole化合物,因此,並不為製藥界所喜好。

嫩葉可採食,頭狀花穗剛形成未開花前亦可採食。種子則待變褐色時採收,種子收穫後建議採冷凍乾燥法,避免香氣流失影響精油品質。

蒔蘿的葉子通常加入湯、乳酪、或烤肉上;蒔蘿子,還可製成生藥,有健胃、驅風、去痰的效果;全草及種子以水蒸氣蒸餾後可取得精油,做為香皂、化妝水、驅蟲劑的香料。

目前蒔蘿經常利用之方法,最適合魚類料理,可使魚肉滑嫩順口,促進消化,故有「魚之香草」美稱。種子及葉片則可用於醃漬泡菜。種子可作糕點餅乾的辛香料添加物。此外,直立的花序可作花材和景觀栽培用途。

蒔蘿的產品有種子(Dillseed)、葉片(Dillweed)、蒔蘿種子油,蒔蘿葉片油及油性樹脂蒔蘿(Oleoresin dill)等5種。蒔蘿之葉及種子均可利用。種子的香味較葉片濃郁。在希臘料理,蒔蘿為主要配料;在北歐斯堪地那維亞,俄羅斯及德國的料理也很普遍。乾燥或新鮮的蒔蘿葉片切成細末可與魚、沙拉、砂鍋、蔬菜及湯汁配合使用,以增加香氣。利用於馬鈴薯烹調,效果亦佳。採用新鮮蒔蘿葉片比乾燥葉片之風味較佳。在烹調好後,才放蒔蘿,避免風味降低。

整粒或磨碎的蒔蘿種子可以增加麵包、乳酪及沙拉的風味也可做成咖哩粉的添加香料。利用蒔蘿種子浸漬成蒔蘿醋做為調味及醃菜用。蒔蘿種子常利用於醃製小黃瓜,也可醃製綠豌豆、胡蘿蔔及甜菜等泡菜。

植物功效為中西方數千年經驗累積,部分醫療效果依據專業醫學期刊報導。以上均屬醫療行為,請依專業醫師建議後使用。

蒔蘿含豐富的礦物質、維他命C及類黃酮(flavonoid)。種子含多量的鈣質,每一湯匙約含100毫克的鈣,其含量大於三分之一柸之牛奶含鈣量。

母乳哺育的婦女,經常食用蒔蘿可增加母乳汁的分泌。蒔蘿種子所沖泡的清香蒔蘿茶具有促進食慾及幫助消化、安撫、消除緊張、鎮靜神經及幫助入眠的效果。煮過的蒔蘿種子汁液具強健指甲的功用。種子浸漬液(10公克加入500豪升的水),可處理脹氣及腹痛。

2茶匙的蒔蘿子加一柸溫水浸泡10-15分後過濾,日飲三次,每次1/2杯,可改善幼童腸胃脹氣及消化不良等不適症狀。在印度的中藥草醫療中,蒔蘿與葫蘆巴的種子是被調製做為治療痢疾用。

乾燥的蒔蘿放在小枕頭內,有助於嬰兒入眠。此外,蒔蘿被認為可帶來好運,因此常利用於新娘花束或做為護身符。

蒔蘿也可做為觀賞植物,其羽狀葉片可做為較矮的花如矮牽牛及金盞花等之背景植物,此外黃色的繖形花序也是良好的切花材料。

根據五千年前古埃及文獻記載,蒔蘿於當時即被作為藥用植物。蒔蘿的英文名稱為Dill:語源來自古挪威語的dilla,意指「鎮定」「緩和」「安慰」,因蒔蘿具緩和疼痛的鎮靜作用。此外具有治療頭痛、健胃整腸、消除口臭、並可為減鹽料理之添加風味。概因蒔蘿的植株富含礦物質、鉀、鈉等成分,因而其種子具安定神作用。因此在歐美傳統民俗療法中蒔蘿被應用於治療失眠、頭痛、預防口臭及動脈硬化,另有用於促進乳汁分泌及治療打嗝等用途。蒔蘿具有抗微生物、抗潰瘍、溫脾開胃、散寒暖肝、理氣止痛的功效、解痙、抗腫瘤、利膽、降血脂等作用。

蒔蘿在中醫藥學的藥理及功效有:  

1. 抗微生物

現代臨床還用於真菌感染、胃潰瘍、膽石症、哮喘、腸胃不適、頭痛等病的治療。體外實驗表明,蒔蘿精油對桔青霉菌、黑麯霉素、黃麯霉素、金黃色葡萄球菌、蠟樣芽胞桿菌、綠膿桿菌、白色念珠菌等多種致病菌均抑制作用;對酵母菌和布赫納氏乳酸菌也有抑制作用。蒔蘿所含的羥基前胡素等香豆素類成分亦具有抗菌活性。種子中所含非帖類油有抗真菌作用。

2. 抗潰瘍

蒔蘿中醫臨床用藥。功能:溫脾開胃,散寒暖肝,理氣止痛。主治:腹中冷痛,脅肋脹滿,嘔逆食少,寒疝。

蒔蘿苗為中醫臨床用藥。功能:行氣利膈,降逆止嘔,化痰止咳。主治:胸脅痞满,腕腹脹痛,嘔吐呃逆,咳嗽,咯痰。對胃腸脹氣所引起的腹痛具有驅風的效果。

蒔蘿果實水提物和醇提物給小鼠灌胃或腹腔注射,對鹽酸或無水乙醇灌胃造成的胃黏膜損傷有顯著的保護作用,還可抑制胃黏膜的分泌功能。

3. 解痙

在西方醫學中,蒔蘿常用作解痙止痛藥,也用於食慾不振、肝膽不適、咽炎、感冒、咳嗽、支氣管炎、發燒等病的治療。蒔蘿精油乳劑靜脈注射可使貓的呼吸深度增加,血壓降低;卵清蛋白致敏的過敏性休克豚鼠腹腔注射蒔蘿精油乳劑有明顯的解痙作用。

4. 抗氧化

蒔蘿果實水提物和醇提物對亞油酸和微粒體脂質過氧化系統有顯著的抗氧化作用,還有良好的自由基清除作用。

5. 抗腫瘤

蒔蘿根甲醇提取物體外對人宮頸癌細胞 HeLa、小鼠黑色素瘤細胞B16F10等腫瘤細胞有顯著的抗增殖作用。葛縷酮等單萜類成分可增強小鼠多個靶器官中谷胱甘肽-S轉移酶 (GST) 的抗腫瘤活性。

6. 其他

蒔蘿具有促進膽汁分泌、降血脂、降膽固醇等作用。有鎮靜作用,舒緩與安撫情緒之效果。有助改善失眠狀況。

蒔蘿習稱“洋茴香”,其果實形似茴香 Foeniculum vulgare Mill.較小,曾有部分地區作小茴香用,因兩者化學成分和藥理作用存在差異,供藥用時應予以區分

植物功效為中西方數千年經驗累積,部分醫療效果依據專業醫學期刊報導。以上均屬醫療行為,請依專業醫師建議後使用。

arrow
arrow

    kentgard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