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娃朱蕉

Cordyline terminalis ‘Baby Doll’

Cordyline

龍舌蘭科

全世界的朱蕉約有20餘種,原生於熱帶亞洲、太平洋各島嶼、澳洲及熱帶美洲。19世紀初傳入歐洲,很快又落戶美洲。到20世紀初,朱蕉在歐美已十分流行,常用於室內裝飾。有些種類原產澳洲和紐西蘭。至今,朱蕉在澳洲也很盛行。屬名Cordyline 為希臘語的kordyle「棍棒」的意思,形容莖幹的形狀,種名terminalis 為「頂生的」之意。

淨化室內空氣能力

單位葉面積之滯塵能力

★★★

降低二氧化碳能力

★★★★★

揮發性有機污染物移除能力

不詳

淨化揮發性有機污染物種類

不詳

蒸散作用速率

★★★★★★★★

維護管理容易度

★★★★★★

Baby Doll.jpg

Cordyline terminalis  Chocolate Queen.jpg

娃娃朱蕉

Cordyline terminalis ‘Baby Doll’

巧克力朱蕉

Cordyline terminalis 'Chocolate Queen'

朱蕉又名千年木。紅竹,為龍舌蘭科朱蕉屬植物。朱蕉主莖挺拔,姿態婆婁,披散的葉叢,形如傘狀。葉色斑斕,極為美麗,是最常見的室內觀葉植物。 

朱蕉為常綠灌木植物,莖直立,細長。葉片長披針形革質,叢生枝條頂端,具有明顯的葉柄,原種為銅綠色帶棕紅。栽培品種具不同程度的紅、黃、綠、紫及白色葉斑。

圓錐白色花序。果實為紅色漿果,呈球形。株高可達3 公尺。

同屬觀賞種有澳大利亞朱蕉(C.australis),葉多簇生頂端,綠色。其品種紫葉澳洲朱蕉(Atropurpurea)葉片紫色,斑葉澳洲朱蕉(Variegata)綠葉上具米黃色斑紋。綠玉蕉(C.indivisa),葉窄,黃綠色。小朱蕉(C.stricta),葉密生,披針形,綠色。立葉小朱蕉(Tachiba),葉片直立,不彎垂,窄長,綠色。

目前臺灣主要有三色彩虹朱蕉(Tricolour),葉有綠、黃、紅等色條紋,葉色如彩虹般豐富而得名。根的切面白色。

娃娃朱蕉 ﹝Baby Doll﹞,矮生種,葉橢圓形,呈叢生狀,深紅色,葉緣紅色

綠葉朱蕉﹝夏威夷小朱蕉﹞﹝Baby Ti﹞,葉披針形,深銅綠色,葉緣紅色。綠葉朱蕉具有寬、長、亮的葉片,在波里西尼亞,可被許多舞者製成草裙穿著熱舞

錦朱蕉(Amabilis),葉亮綠色,具粉紅色條斑和葉緣米色

亮葉朱蕉﹝Aichiaka﹞葉闊針形,鮮紅色,葉緣深紅色。

斜紋朱蕉(Baptistii),葉寬闊,深綠色,有淡紅色或黃色條斑。

卡萊普索皇后(CalypsoQueen),葉小,深褐紅色,中心淡紫色。

五彩朱蕉(Goshikiba),葉橢圓形,綠色,具不規則紅色斑,葉緣紅色。

夏威夷之旗(HawaiianFIag),葉綠色,具粉紅和深紅斑紋。

織錦朱蕉(Hakuba),葉闊披針形,深綠色帶白色縱條紋。

彩虹朱蕉(LordRobertson),葉寬披針形,具黃白色斜條紋,葉緣紅色。

黑葉朱蕉(Negri),葉披針形,褐銅色,接近黑色。

紅邊朱蕉(RedEdge),葉緣紅色,中央為淡紫紅色和綠色的斜條紋相間,為迷你型朱蕉,株高僅40公分。

七彩朱蕉(KiWi),葉披針形,葉緣紅色,中央有鮮黃綠色縱條紋。

可作為庭園植栽、室內盆栽及切葉作為插花素材等。以葉色變化多者較為討喜。

朱蕉株形美觀,色彩華麗高雅,盆栽適用於室內裝飾。盆栽幼株,點綴客室和窗臺,優雅別致。成株擺放會場、公共場所、廳室出入處,端莊整齊,清新悅目。擺設櫥窗、茶室,更顯典雅豪華。

朱蕉為常見的觀葉植物,有許多的園藝栽培種可應用,葉色為綠、嵌紅及紫斑,可用於邊境花壇或供綠籬景觀用。  

常用的繁殖方式有高壓、莖插播種等,商業生產主要以莖插法,取5-8公分的莖段或頂梢,具3 個芽以上,直立或橫插於砂床上,即可發根展葉。植株能適應室內低光的環境,光度需80-160呎燭光。

insert the stem 1.jpg insert the stem2.jpg

莖插法:

1.選取龍血樹扎實的莖部,檢下約7-8公分長度

2.斜剪下部,將三分之ㄧ插入河沙中
insert the stem3.jpg  
3.約經三個月發根後,待新芽長成後再植入新盆  

適合的土壤或介質pH 在5.5-6.5。以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為佳,全日照或半日照均可, 生長適溫為20-30℃,溫度維持在10℃以上以免寒害。

高光、涼溫有利葉片轉紅。應置於通風明亮的地方,如陽臺或室內明亮處。

光度太低,葉色變綠或葉斑褪色,應適時提高光度。溫度超過35℃以上,容易發生葉片燒傷。

病蟲害不多,但在乾燥且悶熱的環境下,易感染紅蜘蛛。水分太多或盆器積水,會引起落葉或葉尖黃化。水或介質不乾淨易感染真菌Rhizoctonia

    高溫、高光及低相對濕度下,皆易使葉尖焦枯,此乃因氟或硼隨著蒸散流上升而累積於葉尖。可降低溫度、遮光或噴霧降低蒸散作用速率,亦可於每公升介質拌入3-6 克苦土石灰(dolomite)改善葉尖焦枯之症狀。

arrow
arrow

    kentgard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